细菌性外阴炎
概述

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宫颈管内粘液则呈碱性),因而能抑制致病菌的活动、繁殖和上行,炎症一般不易出现,当阴道分泌物酸碱度发生改变,或有特殊病原体侵入时,即可引起炎症反应。

科室
妇科
详情
病因描述
常见病因包括如阴道分泌物刺激(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流至外阴刺激、月经或月经垫内裤等的刺激)。其它刺激因素:a.糖尿病人的尿液 b.尿瘘患者长期受尿液的侵渍 c.肠癌患者有时受粪便的刺激 d.肠道绕虫 e.混合感染(常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症状描述
常见症状为外阴皮肤瘙痒、烧灼感和疼痛,在活动、性交和排尿后加重。急性期红肿、充血、有抓痕。慢性炎症、痛痒、外阴发生开裂、苔藓化。有些患者小阴唇内侧肿胀、充血、糜烂和成片湿疹。
检查
妇科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诊别
根据症状体征及检查可确诊。应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相鉴别。
预防
本病易于传播,治疗后也易复发,必须重视预防。(一)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二)公共浴室应设淋浴、浴盆、浴贴等用具有消毒。公共厕所以蹲式为宜。严格管理好游泳池,有滴虫者必须治疗后方能入池。(三)患者家属也应作检查,发现有滴虫者,应治疗。(四)妇科检查用具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并发症
有时也可引起体温升高。
治疗
注意外阴清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阴部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坐浴后局部涂以抗生素软膏。有发烧及白细胞增高者,可口服或肌注抗生素。中草药也有一定疗效,原则为清热利湿,解毒止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