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的特发向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由于脂类物质在Zeis腺和睑板腺内积存,挤压邻近组织并引发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用场有一纤维结缔组织包囊,囊内含睑板腺分泌物及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理形态类似结核结节,但不形成干酪样坏死。
详情
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睑板慢性肉芽肿。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壮年。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皮肤特别油腻的人就比较容易发生。发生在上睑者居多。
1、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其睑板腺分泌分泌功能旺盛有关。一般发生于上睑,也可以上、下眼睑或双眼同时发生。
2、病程进展缓慢。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囊肿经仔细触摸才能发现,大的肿块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而使视力下降。与肿块对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的病灶。一般无疼痛感,肿块也无明显压痛。一些患者开始时可有轻度炎症表现和触痛,但没有睑腺炎的急性炎症的表现。小的囊肿可以自行吸收。但多数长期不变,或逐渐长大,质地变软。也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也可以在皮下形成暗紫红色的肉芽组织。睑板腺囊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内睑腺炎相同。
眼睑皮下圆形的质块,大小不一,触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患者常因异物感就诊。本病诊断容易,但对老年患者或反复出现硬结的患者,要考虑到是否有睑板腺癌,术后应将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诊断:
根据患者无明显疼痛、眼睑硬结,可以诊断。对于复发性或老年人的睑板腺囊肿,应将切除物进行病理检查,以除外睑板腺癌。
鉴别:
应与睑板腺癌、麦粒肿等相鉴别。
1、保持眼睛周围的清洁;
2、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
多为进行手术处理后出现并发症,如皮下血肿的硬结、眼睑皮肤瘢痕等。
(一)小的霰粒肿无须治疗,有时可自行消散,亦可涂黄降汞眼膏加按摩和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
(二)大者可行手术摘除,仔细将肥厚的囊壁摘净,以防复发。
(三)近年来,有人尝试将0.25ml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在近肿块处结膜下或用去炎松-A直接注射在肿块内,对部分病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