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妊娠于20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少于500克,称为流产。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12周后者,称为晚期流产。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流产为妇科常见疾病,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能遗留生殖器官炎症,或因大出血而危害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按流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等临床类型。确诊流产后,应根据不同临床类型进行相应处理。
详情
(一)染色体异常;
(二)内分泌失调;
(三)胎盘异常与胎盘内分泌不足;
(四)血型不合;
(五)精神神经因素;
(六)母体全身性疾病;
(七)生殖器官疾病;
(八)免疫因素。
主要症状是停经、阴道流血和腹痛。
1、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流血,继之常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者。经休息及治疗后,若流血停止及下腹痛消失,妊娠可以继续;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2、难免流产:指流产已不可避免。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此时阴道流血量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重或出现阴道流液(胎膜破裂)。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可见胚胎组织或胎囊堵塞于宫颈口内,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或略小。
3、不全流产:指妊娠产物已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由于宫腔内残留部分妊娠产物,影响子宫收缩,致使子宫出血持续不止,甚至因流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不断有血液自宫颈口内流出,有时尚可见胎盘组织堵塞于宫颈口或部分妊娠产物已排出于阴道内,而部分仍留在宫腔内。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4、完全流产指妊娠产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上述流产的临床类型,即流产的发展过程。此外,流产有三种特殊情况。
(1)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若已至中期妊娠,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子宫较停经周数小,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2)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近年国际上常用复发性自然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临床经过与一般流产相同。
(3)流产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等,有可能引起宫腔内感染,严重时感染可扩展到盆腔、腹腔乃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称流产感染。
1、超声检查。
2、阴道细胞学:妊娠期阴道涂片中核固缩指数升高表示孕激素不足,绒毛膜合体细胞在涂片中的出现倾向于发生流产。
3、宫颈粘液结晶:在孕期检查宫颈粘液结晶,可测知流产的预后。
4、基础体温:早期妊娠应保持高温曲线,持续16周左右,逐渐正常。
5、激素测定:由于内分泌异常所致流产,可根据不同情况测定激素。
6、妊娠试验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有时尚需结合辅助检查才能诊断,诊断时需确定流产的临床类型以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
鉴别:
首先需区别流产类型,同时需与异位妊娠、葡萄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及急性阑尾炎等鉴别。
1、急性传染病须待痊愈后一段时间方可怀孕,慢性病病人则应治疗到病情稳定并经专科医生认可后才能怀孕。
2、对于有过流产史的夫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查清引起流产的原因。
3、已经怀孕的妇女,要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应少到公共场所去,避免病毒及细菌感染,同时不可自己随意用药。
4、早孕期(孕12周内)除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过分劳累外,还要避免过分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安胎。
大失血、感染、子宫复旧不佳、急性肾功衰竭、胎盘息肉。
(一)迅速控制感染,应用甲硝唑静脉点滴、抗生素应用。
(二)尽早清除宫腔内感染组织,刮宫可在静脉给药后6小时进行,将大块组织钳出。
(三)支持疗法,必要时给新鲜血液输入和补充各种维生素。
(四)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