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一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增多,晚期患者常伴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分段刮宫是确诊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治疗应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被癌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而定。主要的治疗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
详情
确切病因仍不请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而无孕酮拮抗:
1、无排卵性功血;
2、多囊卵巢综合征;
3、功能性卵巢肿瘤;
4、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等;
(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三)体质因素:
1、肥胖;
2、高血压;
3、糖尿病;
4、未婚;
5、少产。
(四)绝经后延;
(五)遗传因素。
(一)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
(二)阴道排液增多: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
(三)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
(四)下腹胀痛;
(五)其他: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等。
1、分段刮宫:确诊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2、细胞学检查:此法作为筛选,最后确诊仍需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3、B型超声检查:子宫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在宫腔大小、位置、肌层浸润程度、肿瘤是否穿破子宫浆膜或是否累及宫颈管等有一定意义,其诊断符合率达79.3~81.82%。
4、宫腔镜检查:可直视宫腔,若有癌灶生长,能直接观察病灶大小、生长部位、形态,并可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
5、腹膜后淋巴造影:可明确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有否转移,以利于决定治疗方案。
6、CT扫描图象与磁共振成象:对内膜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诊断:
除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外,最后确诊需根据分段刮宫病理检查结果。
鉴别:
本病需与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老年性阴道炎、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原发性输卵管癌、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宫颈管癌、子宫肉瘤等鉴别。
1、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行防癌检查;
2、正确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
3、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先除外内膜癌;
4、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流血警惕内膜癌可能;
5、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
子宫出血、阴道排液、疼痛、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肾脏萎缩、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
治疗应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被癌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而定。主要的治疗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可单用或联合应用。
(一)手术治疗:
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
(二)手术加放射治疗:
I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或深肌层已有癌浸润,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手术后均需加用放射治疗。
(三)放射治疗:
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与Ⅲ、Ⅳ期病例不宜手术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仍有一定效果。
(四)孕激素治疗:
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
(五)抗雌激素制剂治疗:
适应证与孕激素治疗相同。
(六)化疗:
晚期不能手术或治疗后复发者可考虑使用化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几种药物联合应用,也可与孕激素台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