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数由血源性引起,也可由外伤或手术感染引起,由疖痈或其他病灶的化脓菌毒进入血液而达骨组织,分为硬化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医源性骨髓炎。四肢骨两端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临床上常见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的病例,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劳动能力。急性骨髓炎起病时高热、局部疼痛,若诊断不及时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重症患者常危及生命,有时不得不采取截肢保命的应急办法,使患者落下终生残疾。
详情
(一)感染(二)创伤
(一)急性骨髓炎症状为病骨疼痛,并有发热,严重的消瘦和疲乏,也可以出现局部红肿热痛。
(二)脊椎骨髓炎通常有局限性背痛,伴椎旁肌肉痉挛,休息,热疗和镇痛剂不能使之缓解,活动使其加重.病人通常不发热。
(三)急性骨髓炎治疗无效可形成慢性骨髓炎.通常引起间隙性(数月至数年)骨痛,压痛和窦道排脓.慢性骨髓炎通常是多种微生物感染。
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但ESR和C-反应蛋白几乎总是增高。
2.X线检查:X线改变晚于临床,初期仅有软组织改变,发病2周后,病变部位有骨质改变:A骨质破坏:早期表现为局部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病变迅速发展,骨破坏呈多发性虫蚀状改变,边缘模糊,骨皮质破坏,显示皮质连续中断或有不规则密度减化区。B骨膜反应:表现为分层状,花边状或不规则改变。C死骨形成:死骨密度增高,死骨周边为肉芽组织和脓液,构成环绕死骨的密度减低区,形成明显分界。D骨质增生:早期骨破坏的同时,常伴有新生骨的形成,以骨破坏区边缘增生明显。
3.CT检查:若X线表现不明确,可行CT检查以确定病变骨及显示椎旁脓肿的形成,放射骨扫描在病变早期即有反映,但无法区别感染。
4.活检:对于骨折和肿瘤,可通过椎间盘间隙或感染骨的穿刺活检和手术活检。可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碘油造影:为了明确死骨或骨腔与窦道的关系,可用碘油或12.5%碘化钠溶液作窦道造影。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本病需与骨关节炎、皮肤化脓性感染、股骨头坏死、骨肿瘤相鉴别。
(一)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1.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2.青春期应多食蔬采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4.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二)预防外伤感染;(三)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感染;(四)开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
1.畸形;2.关节强直;3.癌变
(一)抗炎治疗:适用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二)手术治疗:其他几种骨髓炎可在抗生素控制下手术治疗。适应症为:1.有死骨形成;2.有骨死腔及流脓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