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腹股沟斜疝又分为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两种,约占腹股沟疝的90%,是最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
详情
(一)先天性解剖异常;(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易复性疝临床症状:
(一)可复性肿块: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二)胀痛和牵涉痛: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
难复性斜疝临床表现:
(一)胀痛:比易复性疝稍重。
(二)不可回纳肿块: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嵌顿性疝临床表现:
(一)肿块增大:疝块突然增大,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
(二)疼痛:疼痛明显并有明显触痛。
(三)腹痛:阵发性腹部绞痛。
(四)恶心。
(五)呕吐。
(六)便秘。
(七)腹胀。
绞窄性疝临床症状
(一)疼痛:明显的肿块疼痛。
(二)全身症状:发热、恶心等不适症状。
1.视诊:通过视诊可见腹股沟管处有一肿块,有时可回纳。
2.B超:可在腹股沟管处探及肠管样肿块。
3.疝囊造影:方法简单,相对安全。
4.CT:可见到肠管样脏器于腹股沟管处。
可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本病需与腹股沟直疝、腹内疝、睾丸鞘膜积液、子宫圆韧带囊肿、精索囊肿或睾丸下降不全等疾病鉴别。
1.保持健康体重;2.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3.积极预防、控制便秘,慢性咳嗽;4.多吃高纤维食物;5.避免免举、推挤、或拉扯重物;放弃吸烟恶习。
1.肠管嵌顿;2.肠管绞窄;3.肠梗阻。
(一)手术治疗: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若为绞窄性斜疝,则不论年龄均应紧急手术。手术目的是解除嵌顿,切除坏死的疝内容物和疝囊高位结扎。禁忌作疝修补术。为增加绞窄性斜疝的手术安全性,术前准备甚为重要。故应手术治疗。
(二)保守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可先试行非手术治疗。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老年体弱如患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可在回纳疝块后用疝托紧压疝环,夜间休息时可除去。长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一般不予推荐。